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邵友濂墓记

[复制链接]

2265

主题

2556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3016
发表于 2025-7-2 19: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友濂墓记
      在云楼西部杨岐岙村西首有一座名曰皇仰山(黄仰山)。山上有一座大型的荒废的墓葬,通过村民讲述和查阅《余姚邵氏宗谱》确考其为清朝一代名臣及外交家台湾巡抚邵友濂墓。
      邵友濂墓原本有墓和庄屋组成,墓在上首,庄屋在下首。墓有五室分葬五棺,分别为邵友濂及其四位夫人。墓原本由青石条和三合土墙建造规模庞大非常考究。墓前铺设青石道通到山下。目前仅存少量邵字断砖和部分三合土制成的残垣。邵友濂墓庄屋原有三进,木材为美国进口洋木型材粗壮,庄屋中堂设有邵友濂像及圣旨,并且雇佣有守墓人。
      去年既二零二四年两位余姚邵氏友人联系于我欲参观邵友濂墓,我欣然同意。我们驱车至岐岙村西皇仰山下,然后徒步而上,约过一百五十米我指南坡一片果林向其介绍此地为邵友濂墓庄屋遗址。停留一会又沿山道而上至板栗树斜坡向南而上过二十来米向西北再行二十余米其南坡上一处荒墓遗迹赫然映入眼睑。两位邵氏宗亲围绕墓址参观一圈,整体墓址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断垣三合土制成用手敲击有石材质感,其强度高于石材是由黄土、沙石、牛血、糯米汁混合制成,三合土耐风化抗拉抗压属于优质建材,其成本也数倍于石材。我们在墓四周发现四五块砖侧烧制有邵荘字样的青砖,砖横截面厚度在十公分左右。邵氏友人询问我当时那么多青石条,木材是如何运入杨岐岙然后搬运至山中。我之前经过询问岐岙族内部分耄耋老人,皆讲邵小村墓(邵友濂字小村族内,邵友濂夫人杨氏出自岐岙杨氏)营建前已经筹划先蓄小渣湖水三年有余,据传后面小渣湖里面鱼有水桶大小偶尔越出水面成为一道风景线,而后青石板石条木材等通过大船和竹筏从十八里运河转入小渣湖,最后于小渣湖西边临时建设码头上岸。上岸之后其距离皇仰山脚大概还有三百余米,距离墓址尙达五六百米且山里有坡度并较为狭窄。那么如何搬运,首先是通过滚木或者由四人两杠抬至山脚各处然后先铺设青石板路面而上。最后荘屋及墓地材料沿青石板路由驴、马或人通过滚木或者抬或者驮运至山上。
       在上世纪中叶庄屋和墓被破坏。木材,石材及青砖甚至邵友濂的官服被褥均被瓜分殆尽。现在只剩残墓空留,慨叹一代名臣身后亦无安,魂不得宁。
                                               淇岙杨岳松撰




上一篇:商州邵可立像与后人邵扬烈照片及黎元洪赠邵扬烈夫妻匾
下一篇:浙江余姚“邵庄”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5-7-12 13:11 , Processed in 0.0522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