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庄邵氏寻根记 [url=]临沂邵氏寻根[/url] 2024-04-2017:55 山东 西师古庄,属蒙阴县垛庄镇,位于孟良崮山前,蒙河岸边,该村始建于明代,相传村前有块形状似鼓的巨石,夜间可发出“咚咚”的鼓声,因而得名“石鼓庄”,又因庄前沿河的北岸有一道二百米长、高两米的大石崖,保护着村庄不受洪水侵害,又称之为“石固庄”,河东岸叫东石固庄,河西岸叫西石固庄,后演变成了师古庄。1960年,蒙河遭遇一次特大洪水,大水漫过了师古庄,水深至窗棂高度,但整个村庄无人伤亡,房屋未塌一间,这应是石崖的功劳和祖宗护佑的缘故吧。 师古庄是邵氏家族聚居村,邵氏的祖先是谁?来自哪里?因何迁至此处?一直是未解之谜。清末村里来了文化人办私塾学校,本村人接受教育后相继成材,像邵泽兴、邵泽湘等人后来也成了私塾老师。族人都渴望找到故乡,找到家的方向,到先辈们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完成寻根的心愿。 尤其是经历了战争之后,师古庄邵氏寻找故乡的心情更为迫切。从老人的口口相传中,他们依稀记得老家可能在诸满一带。1955年,西师古庄村的邵世景、邵泽兴、邵泽湘满怀期待到诸满村寻根,不过由于没有始迁祖的名讳及谱牒资料,这次的寻根之旅没有确切的结果,他们遗憾而归。 三个人回村后,继续与知情老人座谈,寻找线索。据说师古庄始迁祖是慷慨人士,本地琅里村前修的石板桥,他有过捐助。于是族人顺着这条线索,终于在桥边淤泥里找到了一块残破的功德碑,碑上明确记有邵贵捐资建桥的记录,名字非常靠前,说明邵贵日子过的已经比较殷实。 找到邵贵的名字后,三人再次来到诸满探寻,终于在邵家祖林的一通谱碑较往下的地方,找到了邵贵之名字。于是双方族人共同理清了邵贵在方城的世系, 师古庄族人也一一做了记录,并根据其世系,回家修成了一部较为完整的西师古庄邵氏分支谱卷,保存于邵泽湘家中。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邵泽湘家被抄,师古庄邵氏家谱被当做“四旧”焚烧,连压谱的四块银元也被没收充公,族人多年的寻根续谱的成果被毁。 1991年方城邵氏进行修谱,此时距离民国二十四年修谱已经过去了50多年,当时的《沂阳邵氏族谱 方城卷》草册也尚未回归,主要倡修者对那段历史尚不了解,重点对方城、汪沟、新桥三地及周边的邵氏族谱进行了编修,并未涉及师古庄邵氏。 2010年,民国廿四年编修的《沂阳邵氏族谱 方城卷》终于回到了方城邵家村,这本家谱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师古庄几个字。当时邵家村族人无不为这本族谱重新回归故里而高兴,但是这个师古庄到底在哪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师古庄又成了一个谜,一拖又是十年。 2020年初,方城邵氏组织大修谱,计划将邵氏谱碑、民国廿四年家谱、1991年家谱等历次修谱的资料加以整合,编修一份完整的方城邵氏族谱。细心的邵长晓、邵长存等人认为,师古庄曾经出现在民国廿四年家谱上,那么这一支的族人一定要找到才算完整。近年来各地邵氏宗亲会纷纷成立,方城邵氏族人通过蒙阴县邵氏宗亲会辗转和师古庄邵氏取得了联系,商议续修家谱事宜。经与师古庄邵泽松、邵长玉、邵玉华等宗亲多次会面,反复比对师古庄已知先辈的名讳,终于在民国廿四年家谱一一找到了对应,进而理清了师古庄一族的迁徙传承脉络。 师古庄邵氏是方城邵氏家族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方城邵氏迁徙而来。那时年景荒乱、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第一代族人邵贵携两个儿子谋生至此,落户安家,之后又生了一子,即第二代邵克璞、邵克琨、邵克琮;后来他们每家又各生一子,即是第三代邵樊、邵红、邵桐,也因此有了师古庄邵氏三大支之说。到现在人口发展到六百余人,后家人还迁居蒙阴县垛庄镇下峪村、桃墟镇、东北三省及美国等地。 寻根之路充满了艰辛,但是师古庄世世代代的邵氏族人一直没有放弃,历尽千辛万苦找到家的时候,也就实现了心灵的契合与对撞。就像艾青在诗中说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次
- 1、微信图片_20240505131728.png 481KB 已下载 0 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