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796|回复: 0

邵家塔村84岁老人邵水春6年时间写下80万字村志

[复制链接]

2035

主题

2316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97
发表于 2018-4-20 13: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家塔村84岁老人邵水春6年时间写下80万字村志 (2014-08-11 13:07:14)[url=]转载[/url]

标签: 进化民间故事2

                         邵家塔村84岁老人邵水春6年时间写下80万字村志

   邵家塔村位于萧山进化镇南部,距市中心50多公里,共237户,809人。  村子三面环山,南边有平原、河道。2005年,邵家塔村、泗化村、钟家坞村合并为三浦村。
  大伯家是一栋二层小楼,院子里栽了些花花草草,客厅摆了张旧式圆桌,顶上挂着一幅王维《山居秋暝》的隶书。书房里,靠墙的架子上一排排都是《所前镇志》《衙前镇志》《南阳镇志》《义桥镇志》《萧山县志》《义乌县志》《淳安县志》《中国通史简编》《萧山历史文化研究》等。桌子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打印稿,封皮浅蓝色——邵家塔村村志定稿本,共约800页,近80万字。
     大伯虽已年逾八旬,可脚步稳健,说话带着萧山腔,中气很足:写村志是为了给后人留下点东西
     大伯是地地道道的邵家塔村人,全名叫邵水春,1929年出生,小学文化,在兄妹三人中排行老大。退休前在沪杭、浙赣线上检修铁路。
     退休后,大伯对打牌、麻将、钓鱼等兴趣不大,但却喜欢翻翻书,看看报纸杂志,尤其对于地方历史、县志、民俗等,兴致挺浓。
    “我感觉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你想想,以前村子从东到西只有175米,从南往北80多米,现在呢,起码扩大了5倍。不过,让大伯颇感慨的是,不少村里的年轻人,对村里的历史知之不深。
     
于是,编写一本比较系统的、全方位反映邵家塔村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村志前言》)的村志,成了大伯晚年的一大愿望。
     起初,大伯想约伙伴合作,可大家都觉得干这事吃不消,推辞了。大伯坚持了下来。于是,  一个人6年编撰一部村志就成了村里的美谈。
     “资料有时很难查,可做这事我高兴,写村志就是为了给后人留下点东西。大伯很开心。
     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一直写到2011年,跨度4000多年的邵家塔村村志,绝对称得上大手笔,但是邵大伯从一开始就很有信心,在《村志编写后记》中,他写道:
个人编史修志已有先例,1948年来裕恂先生编修《萧山县志稿》,193568岁高龄的陈道明先生编修《傅家墩村志》。我虽不能与他们比,但可学习他们的精神、勇气和方法。由此,我下定决心,寻找有指导性的志书阅读,请教写志专家……”
     
6年来,大伯每天上午种种花草活动筋骨,下午和晚上就着手编撰村志。萧山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萧山、绍兴等地档案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1212月,经三易其稿,大伯终于初步完成了80万字的邵家塔村村志。
     村志中,大事年表从夏商周开始,到2011年为止。1949年建国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记载更加详细。以下是精缩版本邵家塔村简志
  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勾践元年,为越国。
  北宋开宝九年(976),邵家塔村远祖邵承嗣为黄门侍郎。
  1912年,废府,山阴、会稽两县为绍兴县,绍兴县始称。
  193711月,日军空袭萧山城厢镇,镇内一些殷实人家纷纷避难于乡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全村一片欢庆,村民聚会抬出“台枪(犹如小炮),在西园道地瞄准尖山顶日寇炮台,放炮示威。
  1946年,村集祭祀之资续修《山阴天乐邵氏宗谱》。
  19537月,全县首次人口普查,村总人口为451人。11月,全县实行粮油统销,粮食凭证凭票供应,禁止私商自由买卖。
  19568月,十二号台风中心过境,最大风力12级以上,摧毁房屋5间,300年以上树三棵,胸径60-80厘米大松树无数,村边竹园等狼藉一片,农作物受灾严重。
  1959年,接通有线广播,村中心装舌头簧喇叭一只。
  1963年,开展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节制生育工作。
  1969年,萧山县有线广播普及,大队、各生产队都装喇叭收听广播。
  19771月,连日大雪,积雪最深处达1519厘米,5日早晨最低气温至零下15℃,大队竹木被压一片狼藉,经济作物损失惨重,高压线被压断,停电一片。
  19791月,大队组织广大社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逐步开放粮食集市,贸易允许有买卖。
  1980年,进行第四次普选,村选出出席公社人民代表1人。开展五讲四美
  1981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县政府进行山林定权发证。
  1983年,县委组成山林责任工作队,大队落实到户。
  1984年,欢谭至临浦公路筹建,本村路段动工,泥路通车。下半年,村民养长毛兔掀起高潮。
  1985年8月26日,村委发出告示出售大队(村)仓库房、村民可选购:预备粮仓库三间,每间2500元,西园道地6间,每间700元,李姓池(种子间)每间1000元,东面知青屋5间,每间2400元,投标进行。结果有:力夫、万里、祖德、锡生、马根、成兴中标。这年,村民种植青梅起高潮,全村约有千余枝。
  1986年,村中挖井两口,东面祝家池知青屋边一口,后因水质欠佳,废弃。村中祖坤屋后一口,井水洁净。这年,村民种桑养蚕起高潮。
  1987年,太公堂庙中间一间倒塌,次年修复。
  1988年,发放第一代身份证。
  1989年,办幼儿园。919日深夜,村里西园仓库内一台日产彩电被盗,村民失去看电视之机会(当时村中只有一台彩电)
  1990年,村陶器厂停烧。
  1991年,建立村治安综合小组。
  19921月,大冰冻,最低零下7℃,作物受害严重。
  1993年,粮油市场放开,取消凭证供应。
  1994年,免烧砖厂基地出卖。
  1995年,《萧山日报》复刊,村民拥订之。
1996年,村委三台注塑机出卖掉。
  19972月,村民悼念邓小平同志。71日,群众喜迎香港回归,家家收看电视。
  19989月,殡葬改革,死者一律火化。
  1999年,村开办老年活动室8月,60天大旱加洪涝农作物受损。
  200012月,有线电视进村,组装率达98%
  2001年,村装电话入户,达80%
  2002年,改选村民小组长。全村路灯更新,增加。
  2003年,整治村环境,拆掉露天粪坑,建公厕6座,垃圾箱6个,筑花坛3个,中转垃圾堆场1处。2月,近500年之老祠堂失火烧成灰。5月,严防非典。
  2004年,自来水进村入户,100%村民用上自来水。
  2005年,邵家塔、泗化、钟家坞合并为三浦村。村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检,村中共121人接受体检,建立健康档案。10月重阳节(老人节),70岁以上48人,每人20元加水果干果一包(10元),80岁以上21人,每人80元加水果干果一包进行慰问。
  2006年,设篮球场、健身场等,耗资60余万元。
  2007年,70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卡可购IC卡。小学生免费就读。
  20089月,神舟七号升空成功,宇航员出舱活动,村民100%在电视机前观看、祝贺。11月,建立星光老年之家,增加图书100册,羽毛球、乒乓球、象棋、麻将牌桌凳等,总投入约1万元。
  2009年,镇社区教育中心送戏下乡。
  2010年,农医保体检,村60周岁老年人进行第三轮体检,参加人数98%。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村总人口809人,237户。
  2011年年底,失地保险人员60名,每人缴款25000元。春秋战国时期龙窑遗址国内首现。
  村志共分二十章,从目录看,分为村域、村区组织、人口、土地、种植业、风俗礼仪、方言、历史纪实等等。
      概述认为,邵家塔村原属越国,秦始皇时归山阴,北宋政和八年(1118)邵大寿中了进士,以兵部侍郎出任绍兴府,后在此择地建宅,聚族成村,这就是邵家塔村的由来。
     村志记载中,村里最轰动的一件事是: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萧山博物馆在村里首次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窑遗址。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春秋龙窑遗址。
      据当时媒体报道,龙窑遗址坐落于邵家塔村前山的一个小山坡上,长146米,宽24米,头尾保存相当完整,火膛后壁清晰可见。
  专家说,邵家塔村的窑址距今约2500年。它的最大特点是原始青瓷和印纹陶两种产品同窑共烧。随同龙窑出土的,还有一批印纹清晰、色彩鲜明、造型美观的青瓷。
  龙窑所在的前山,在村子东边三四百米远。这事在当年轰动一时。说起来,大伯印象很深,我们这一带,山坡、田头,大路小路上,甚至家门口,陶制坛坛罐罐的碎片很常见,有时路边随手捡起一片来,说不定就是这种古董。以前有人还捡到过像石斧一样的东西,但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也习惯了。
     1989
9月,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上世纪80年代末村里惟一一台彩电被盗
村志中是这样记载的:
     1989年9月19日深夜,村里西园仓库内一台日产彩电被盗,村民失去看电视之机会(当时村中只有一台彩电)。
     
大伯回忆说,这台进口彩电28寸,是当年村里花了三四千块钱买来的,可惜才放了几个月就被偷了。
     仓库是村里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可容纳二百来人,平常空着,不锁门也没人看管,电视机就放在一个木柜里,虽然有锁,通常都不用。
    “每天干完活回来,吃了饭,大家都会到仓库来,从晚上七八点一直看到十一点。当时,还没有一户村民家里有电视机。大伯还记得,当年很多村民挤在一起看港台剧,有时照顾老年人,频道也会转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类的戏曲节目。
  (注:1989年,村民个人没有一台电视机?我们反复问邵大伯,但他很肯定地说:确实没有,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
     当年,看电视是村民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村里惟一一台彩电被盗,对大家的生活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过了两三个月,村里有人实在熬不牢了,买来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于是大家纷纷效仿,那年年底,大伯也托亲戚买了台杭州产的黑白电视机,除夕晚上,一家人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左邻右舍也都搬了凳子围拢过来,好不热闹。



  • 以下附件需要回复 1 次可见,已回复 0
  • 1、p4YBAFl-0dKAa8_QAAO5hjG784A186_b.jpg 248KB 已下载 0 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一篇:广东怀集邵屋新村邵氏宗祠
下一篇:福建福鼎新洋邵氏始祖漫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4-29 19:11 , Processed in 0.05889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