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0

黄埔生邵氏家族自办来淮60周年纪念展

[复制链接]

2025

主题

2305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247
发表于 2019-7-3 17: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埔生邵氏家族自办来淮60周年纪念展
2017-3-21 来自: 中国江苏网
  ●扎根淮安60年,邵氏子孙传承好家风
  除了工作和学习上的成绩,记者发现这个家族重视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精通英语、机械技术高超的邵学圣十分爱好游泳、篮球等体育运动,而且还是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员。他的儿子邵可滨是清江市机械局足球队队员,1981年获得清江市第二届运动会亚军,并在1985年代表淮阴市参加了省运会。他的女儿邵可清是机械局田径队员,曾获全市短跑冠军。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到了邵学圣的孙辈、重孙辈,更是了得,素描9级、全国跆拳道冠军、拉丁舞金牌级……
  “我们邵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贡献,只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学习中,发扬了螺丝钉的精神。”邵可淮说,邵家的人都是平凡的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平凡的人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事。
  2015年9月份,邵可滨所居住的河堤路社区齿轮厂宿舍中,有两个10岁的孩子独自在家开煤气做饭,不慎引发火灾,火苗蹿上了屋顶,液化气钢瓶在烈火中随时有爆炸的可能,周围是十多户房屋相连的人家,居民的安危就在旦夕之间。就在这时,67岁的邵可滨冲了进去,用两床湿透水的棉被将燃烧着的钢瓶捂住,并让一同救火的邻居准备些沙子,火势终于被扑灭了。2016年,他入选三四月份的“淮安好人榜”。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没想到要得到什么荣誉。”昨日,邵可滨对记者说,他年轻时曾下乡插队,多次救助过落水的农村儿童。
  邵可清说,母亲陈保珍也是邻居、同事眼中的好人。“有一次,几位老年人一定要给妈妈磕头。原来,妈妈当年帮了他们大忙。”她回忆说,一次父亲工厂里有几家小孩患上传染性甲肝,学过医的母亲精心护理这些孩子后,不久就恢复了健康。
  邵可滨也记得,母亲初到淮安时,见邻居家没有菜吃,就买来大头菜给邻居;平时家里做饺子,一定会与邻居分享……
  孙玉仓说,这次纪念展不仅是为了缅怀邵家先人,也是为了传承邵家优良的家风。他对邵家的晚辈们说:“回顾历史,责任在肩。这个肩不是我们的肩,而是你们的肩。在我们交棒的时候,你们要接住,有没有信心?”
  “有!”邵氏族人回应他肯定的回答。淮海晚报记者刘权
  ●邵氏家族在淮安开枝散叶,多子多孙
  此后的60年中,邵学圣与妻子陈保珍先后离世,但他们的后代渐渐扩大至50多人。昨日上午,邵氏家族中的30多人聚集在市区水门桥旁的一家酒店里,举办了“邵氏家族到淮安60周年纪念展”。策展人是邵学圣的女婿孙玉仓,他指着数米长的自制展板说,这些都是记录邵氏家族成员真实历史瞬间的图片、资料,宛如跨越百年的家史画卷。
  记者看到,邵宜城民国时所拍的照片、建国后邵学圣与家人在上世纪60年代的全家福等资料,充满了年代感,但数量不多。而邵学圣8个子女成长生活资料则更是丰富,很有历史意义。老大邵可灌的小学毕业证是“南京市第二区第一中心小学”于1954年发放的。1956年,她在中学里获得了三好学生的奖状。“你看,大姐毕业证上的文字是竖排的,但这张三好学生奖状上的字就是横排的。因为1955年至1956年,我们国家用一年时间改变了书面排版,文字改成从左到右排版。”
  邵可灌告诉记者,来到淮安后,她考上了淮阴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医院工作,并一直工作到退休。记者在纪念展上看到,她从事护理工作数十年,获得了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五好战士、优秀护士、五好家庭等诸多荣誉,1992年,她还被卫生部授予荣誉证书。
  她的弟弟妹妹们也不遑多让,不管在学校学习期间,还是在工作单位上,都取得了不少荣誉证书。据了解,为响应国家号召,老三邵可潞在年仅18岁时,就远赴新疆支边,后与孙玉仓喜结连理。
  如今,邵家在淮安的第三代、第四代成为这个家族新的骄傲。邵可淮的女儿在小学时,成为江苏当年获得宋庆龄奖学金的12人之一;邵可潞的女儿在2015年获评全国十佳阅读推广人之一……
  ●黄埔军校15期学生拖家带口支援淮安
  60年前的淮安城(淮阴城)什么样?今年75岁的邵可灌记忆犹新。“哎呀!1957年9月1日下午,父母和我,还有邵可渝、邵可潞、邵可澂、邵可滨、邵可泓、邵可清兄妹几个,9口之家坐船来到淮安,就在今天的游船码头那儿下的船,那时根本不像是城市,而是像农村一样。”昨日上午,邵可灌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
  今年60岁的邵可淮笑着对姐姐邵可灌说,应该是10口人,因为那时母亲陈保珍已怀胎近十月,不久之后他就降生在淮安,所以名字中有个“淮”字。
  生在淮安的邵可淮祖籍是浙江杭州。他的祖父邵宜城是浙江高等商业学校毕业生,曾在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他的父亲邵学圣在高中毕业时,抗日战争爆发。“我要参军。”身怀报国之志的邵学圣做出了令全家人吃惊的决定。1938年秋,邵学圣考取黄埔军校第十五期步科。来不及军校毕业,邵学圣就走上了抗日战场。1940年,在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部队和日军战斗了三四个月。一次,邵学圣和战友夜袭日军岗楼,干掉了两名日军,缴获了2支枪,还有一面军旗。
  1941年底,邵学圣从武汉前线调到重庆空军幼年学校任职。1943年,他再次报名参军,被分配在青年远征军203师607团,官至少校连长。
  抗战胜利后,不满蒋介石打内战的邵学圣离开国民党军队,以开车为业。后在共产党员同学的影响下,于1949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二野后勤部处保养连做汽车驾驶员,并随部队解放了祖国的大西南。在“西南战役”中,他荣获了“解放西南”奖章。
  1952年,转业回南京的邵学圣被分配在学校做老师。后来,又被分配到南京拖拉机厂。1957年,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苏北。27岁的邵学圣携妻子从南京乘火车到镇江,后改坐轮船到淮阴,来到淮阴农业机械厂(后改为淮阴拖拉机修配厂)安家落户。
  1957年,37岁的邵学圣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苏北建设,带着7个年幼的孩子和身怀六甲的妻子陈保珍来到淮安。60年后,邵氏家族已经繁衍至50多人,他们中有人被卫生部授予荣誉证书,有人是全国十佳阅读推广人之一,有人获得过宋庆龄奖学金,有人是淮安市劳动模范,有人入选“淮安好人”……邵学圣的长子说,先辈传递的良好家风,影响了后人的人生观,因而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昨日,邵氏家族举办了来淮60周年纪念展,跨越百年的历史照片、琳琅满目的证书、闪耀的奖牌奖章,见证了家风在五代人中的接力传承。



上一篇:邵力华,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下一篇:草根诗人邵子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4-4-19 09:09 , Processed in 0.0515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