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文化研讨网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转:周王室的DNA只可能是of3233!

[复制链接]

408

主题

663

帖子

5033

积分

邵门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33
QQ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绍兴邵永庆 于 2025-10-19 22:13 编辑


永庆注:目前有定论言周王室是N系,在当今不到5%,而文王百子,分封53个姬姓诸侯国衍800年;而当今虢姓、姬姓等大部分是o系;又燕王室是o系;又我是of3xxx系。

转:
周王室的DNA只可能是of3233
作者:神秘的思彘之国
手机“今日头条”20251017发布
     
我认为周王室的DNA只可能是of3233, 和世代晋侯DNA相同,我认为吉林大学推测周王室NF1998存在巨大逻辑漏洞!
      
我是三星堆发烧友“神秘的思彘之国”,我从研究三星堆金沙遗址推测成都就是成周,从而开始研究周王室相关的历史信息,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澄清周王室DNA,这样才能正本清源——
      
巨大漏洞之一,DNA参考对象很牵强。吉林大学以山西楷侯推测周王室DNAN,给出的理由很牵强,硬说山西黎城县西周时代的楷侯墓就是黎侯墓,因此楷侯墓地所在墓群中另外两座不知名墓主人遗骸DNA就是楷侯家族DNA,也就是黎侯DNA。黎侯是周武王之弟毕高公的别子,所以楷侯家族就是周王室DNA。对此深表怀疑,因为吉林大学说楷侯就是黎侯,提供DNA的另外两座不知名墓主就是楷侯,这两处证据链完全没有闭合,有生拉硬拽之嫌,太缺乏说服力,楷侯墓出土的铜器铭文很明确展示墓主人是楷侯,从古到今,只有考古人员说楷侯就是黎侯,从古到今并没有任何古籍记载,楷侯就是黎侯、楷国就是黎国,且没有任何古籍记载楷和黎是通假字,而晋侯是西周王室同宗姬姓分支,证据确凿,是有史可查的。吉林大学不参考晋侯家族的DNA,却去硬拽古籍都没有记载的楷侯DNA,让人匪夷所思。
巨大漏洞之二,nf1988共祖的时间,比周王氏祖先后稷时代整整晚了上千年。nf1998共组的时间距今2960年至3100年之间,而西周祖先后稷距今4300多年,西周建立距今都有3071年,不可能到周文王还没共祖吧。
巨大漏洞之三,西周东周加起来共791年,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段(永庆注:意后代繁衍巨大)。据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71国,姬姓独居53人”,西周初期姬姓诸侯国约53个,占西周诸侯国的70%以上,是周王室以番屏周的核心力量,典型如鲁、晋、卫、燕等,经过791年的绝对优势繁衍,周王室后裔应该是很多很多,而吉林大学根据山西楷侯墓推测周王室DNAnf1998仅占现代中国男性人口的0.56%,难免让人质疑。
巨大漏洞之四,所有古籍均记载“西周星空分野在南方朱雀柳星张,西周的祖宗后稷是种地的,而N却起源于北方西伯利亚游牧民族,如今主要集中在北方西伯利亚、北欧、东欧以及亚洲的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在汉族中占比极低,语言为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和现代汉族没半点关系。
我不认同西周王室DNAn,我认为周王室DNA应该和晋国王室DNA一样是o,所有古籍中记载晋侯是周王室宗亲姬姓分支,先秦古籍左传昭公元年有详细记载“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予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繁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这段讲述了,当周武王的老婆邑姜怀唐叔虞时,梦见天帝对她说,我给你儿子取名叫虞,将来把唐地封给他,这块地属于参星的分野,让他的子孙后代再次繁衍兴旺,这孩子出生了,他手上真有一个虞字,后来周成王灭掉唐国就把太叔虞封在唐地,这段文字明确记载山西晋国始祖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弟弟,被封于唐地,后改称晋,建立晋国,其后代以姬为姓,世袭晋侯之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历代晋侯均为周王室的同姓宗亲,属于姬姓分支,吕氏春秋审应览重言同样记载晋侯祖宗是周王氏宗亲成员。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予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这段讲成王和唐叔虞小时候玩游戏,成王拿起一片梧桐叶当做玉珪递给唐叔虞说,我用这个封你,叔虞很高兴,把游戏之事告诉了周公,周公认为君王无戏言,于是请示成王“天子是要封叔虞吗?”成王说我只是和叔虞开个玩笑罢了,周公回答说“我听说天子不开玩笑,天子说的话会被记录在史书上依礼执行完成,用乐章来传诵。”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在了晋国。《竹书纪年》《史记晋世家》,均记载成王封唐叔虞于唐,后改称晋。上世纪90年代,北大考古系和山西考古研究所在曲沃县曲村天马遗址发掘出土了919座晋国早期晋侯及其夫人墓,考古遗传学研究人员对晋侯墓的人物进行了DNA检测分析,并发布了检测结果,通过对8代晋侯及其配偶的基因组分析发现,父系y染色体单倍型of33238代人中完全一致!
of3323属于O2下游分支,共组时间约为3720年到3950年,早于周文王,在现代汉族男性中分布较广,根据人类遗传分子学O2源自南方,符合西周祖地星空分野在南方朱雀柳星张的地理位置,古籍记载西周祖先后稷就葬在南方,山海经记载后稷之葬在西南黑水之间,在氐国西,而氐国在海内南经里原文是“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而建木在舜葬西,舜葬葬于苍梧之山,古苍梧大概在湖南南部岭南中部,大家由此了解到后稷之葬的纬度了吗?西周王室铜器上多大象,水牛,公鸡,也和南方能对应上。
据古籍记载,从第一代晋侯燮父到末代晋侯晋静公,晋国国君共传了38代,山西已发现曲沃县曲村天马遗址的北赵晋侯墓地和羊舌晋侯墓地,共计24座,而东周经历25代国君,这两数字为啥如此接近?还有16代晋侯在哪里?为啥从东周开始,随着周王室东迁,河南山西河北山东贵族DNA也相应陆续发生变化,根据23魔方周坤讲的各地父系DNA山河四省中of3323占比排名靠前,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分析了姬周诸侯国跟随周王室东迁吞并了东部异姓诸侯国封地,如楷国、倗国、虢国、郐国等重新分封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of3323分布都基本和东迁后的姬周诸侯国位置能对应上,of3323占比在河北排名第一,在山东排名第一,在河南排名第二,在江苏排名第二,在浙江排名第三,在山西排名第四。
综上,周王室的父系DNA和晋侯一样是有客观科学依据的,反观山西楷侯墓所在的长治,旁边就是河南安阳,这里现在都是Q N 高频分布的地区,这可能就是殷墟DNA一样讳莫如深的原因吧。
说不通啊——殷墟DNA不是汉族主流o3010多年前,山西商周时代贵族遗骸DNA是很特殊的,不是n就是q,甚至有rk DNAn起源于本亚北极圈附近,主流语言是乌拉尔语;DNA q起源于西伯利亚或中亚,主流语言是古西伯利亚语系和叶尼塞语系、印第安语,这些语言都和汉族没有任何关系。而西周星空分野在南方朱雀柳星张,晋国星空分野在西方白虎毕 彘 参,和北亚中亚也没啥关系。至于还有16代气候在哪里,为啥随着周王室东迁河南建立东周,山西,河南,山东贵族遗骸DNA也相应陆续发生变化为O,有兴趣的且听我下回分解。




上一篇:《家族源流卷》之邵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邵氏文化研讨网  

GMT+8, 2025-10-25 04:04 , Processed in 0.0546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邵氏文化研讨网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