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友华 发表于 2018-1-4 12:50:31

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甘棠遗爱"存疑

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甘棠遗爱"存疑2017年6月18日浙江邵氏宗亲会在浙江东阳花园村成立,会上展出了光绪二十九年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甘棠遗爱"巨匾的拓片(见图)。
我:

甘棠是西周时召公采邑内一棵珍贵树木--棠梨树。因为召公一贯奉行文王、成王及周公的德政,深得百姓爱戴。召公死后,人们把甘棠树作为召公勤政爱民,施行德政的美好象征,作诗咏颂,加以纪念。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岐山县令李文瀚与幕僚春游访卷阿和召地遗址时,顿生追古思贤之情,遂依照当时召亭甘棠古树之状貌,运用传统写生手法绘制,并由邑人武澄题跋109字后钩勒于碑石上。甘棠图记凡387字,文辞清新,考证精详,书体隽美,实为一篇优秀的散文佳作。召伯甘棠碑存世53年后(光绪26年),武澄之侄武敬亭到西安,向逃避八国联军而驻跸西安的慈禧太后请得白银5000两,创建召公寺。光绪二十九年,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甘棠遗爱"巨匾,悬挂于建成后的寺门之上。作为勤政爱民的象征,后人一直怀念召伯甘棠,不仅画图刻石,还写诗歌咏,形成了内涵极为丰富独特的"甘棠文化"。此碑集书法、绘画、考古为一体,是古今罕见之文图并茂、相得益彰的艺术珍品。中外收藏家和书法、美术界专家、学者、爱好者曾以收藏此拓品为一大幸事,但百余年来此碑封存馆内,民间极为罕见(百度转的)。
邵剑波宁波:
慈禧太后亲笔还是存疑为好,上文是我百度的,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903年写,68岁了,慈禧身体又不好。
邵宜勇:

福州有个武林邵氏,清末显赫,堂号“观梅堂”,传说也是 慈禧所书,可惜匾额也没存下来。曾经有一块复制的匾,也不见了踪迹。
邵剑波宁波:
说慈禧重视此事那是没有争论的,大会上召公研究会的老师说是给银6000两。http://gd.people.com.cn/n/2015/1112/c123932-27085398.html。纵观近人笔记野史或今人的著述论文,多将慈禧太后描绘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更有媒体称赞其“画艳惊众人”。但细观其亲书的密谕和抄写的佛经,就会发现她不仅没有任何书画功底,且文化水平有限,所写的谕旨错字连篇。种种史料已充分证明,现在世间流传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章的诸多书画作品,实为他人捉刀代笔。揭秘真实的慈禧太后:文化素养并不太高 亲书真迹反差大。
我:

也是一种说法。
邵宜勇:
“甘棠遗爱”也可能出自身边的女代笔人缪嘉惠或其它大臣手笔。岐山文史资料也有阐述。现在也搞不清,二说存。
邵剑波宁波:
清代女画家,慈禧太后的女官,代慈禧太后写字画画。通书史,善篆隶,尤工画。嫁予陈氏,早年孀居。光绪年间入宫为供奉给事。甚受孝钦后宠爱,人们称她为缪先生。相传孝钦之画,多为她代作。
邵宜勇:
百度是人贴上去的,人人都可以改,这些仅能参考。
我:
慈禧太后是个颇好风雅的人,闲时喜欢练字习画,“宫内有位云南籍的寡妇缪素筠,给太后代笔,吃的是六品俸……”《白石老人自述》这样写到,换言之,慈禧的书画多由他人代笔,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慈禧的代笔画家不少,其中最有名的两个“枪手”是:宫廷女画家缪嘉惠与男画家屈兆麟。
缪嘉惠,清朝,字素筠,昆明人,适同邑陈氏。光绪(1875-1908)中叶,慈禧太后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作擘窠大字,常书福寿等字以赐大臣等。
屈兆麟(1866年-1937年),字仁甫,北京人。少年时拜清廷画师张乐斋为师,学习工笔画,因刻苦学习,青年时绘画技艺已颇具功底。他18岁时,经张乐斋向内务府推荐,进清宫造办处如意馆承差,任专职画师,其画作主要用以装饰清宫各殿堂。
syh    2017061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甘棠遗爱"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