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友华 发表于 2022-4-17 14:06:08

广东连州龙口村两个谏议邵安石、邵晔世系讨论

广东连州龙口村曾出过两个谏议,五代时期的邵安石、宋初的邵晔邵宜勇(福建):查连州龙口村曾出过两个谏议,一个是五代时期的邵安石,二另一个是宋初的邵晔。两个谏议,史书都说是病死的。龙口村五代时还出过一个名叫邵廷琄的武将。他是被南汉国暴君刘金鋹错杀了的。在英德县浛洸也曾有过奉祀他的庙宇,但他却没有做过谏议官。民间传说邵晔是皇帝错杀了的,但《宋史》却说他是病死的。是《宋史》记载失实还是民间传说犯了个“张冠李戴”的错误呢?问题值得研究。---邵万学《宋史》也是后人根据某些材料所编写,有的东西今天看来也不一定都可靠,我们还应以其他材料来佐证。编写邵晔传记的人,并不清楚邵晔曾祖父邵岳是哪里的人?只是笼统说来自京兆(陕西西安),是存疑的。 邵长生(江西弋阳):@邵宜勇 我个人认为崇德实为德崇之误,在众多谱、墓志铭出现德镇、德华、德谭、德镇、德华等同时代的先公,说明很可能都出自一脉堂从兄弟。况也云宜兴支出自安石的记载。廷绢一脉迁东莞篁村,史料家谱都巳明载。@邵宜勇  邵宜勇(福建):如今连州龙口邵氏九十年代曾编过一册家谱,世系编写仅以邵岳或邵晔为始,并供入村内祠堂。而史上邵廷琄、邵安石二位名人,是否有后裔,而今村人一概不知,也无家谱可考,但这2人今天也入了村祠堂,毕竟当时也生活在此村。我个人认为,邵廷琄、邵安石与来自安阳衍派福建的邵晔应是不同的分支,后来他们的后裔又迁去其他地方了。若有可靠资料,可以考证邵廷琄一脉迁去东莞篁村,邵安石一脉迁去宜兴某处,也就理顺了。 连州邵振兴:这个有没有参考价值?(见图片) 邵长生(江西弋阳):@广东连州邵振兴 你们有完整的谱序和世系吗? 邵宜勇(福建):太有价值了!连州龙口现老谱了!?就一页吗?振兴本家,你是连州哪个村的?@广东连州邵振兴  邵长生(江西弋阳):邵廷琄(?-965)【籍贯三:1、连州桂阳人,自先世居高良乡之龙口《南汉书卷十五》;2、循州人(今惠州市)《九国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3、东莞市篁村仁寿里,南汉禹余宫使廷居此,故名。今称邵公墩。今邵村即其遗族。【天顺】《东莞县志>卷三《寺观》载:“资福寺在县西一百五十步[象塔街历史街区位于县署旧址西南侧],五代间南汉禹余宫使邵廷琄廨社为之,因名‘资福’。”【崇祯】《东莞县志》卷八《外志•寺观文》载:明初陈琏《重修资福蝉寺碑》有云:“宝安资福寺,宋大宝五年壬申开山。”文中“壬申”,误。大宝共十四年,始戊午,终辛未,无壬申。大宝五年,乃壬戌。有大宝为南汉刘鋹年号,非宋,南汉大宝五年,即宋太祖建隆三年(962)。《东莞邑志卷四十三古迹》(嘉庆版)云:建镇象塔,在县治西北资福寺前,南汉时,群象害稼,官杀之,大宝五年,禹余宫使邵廷琄聚其骨,建石塔以镇之,今在一小庙,俗呼镇象庙。塔四旁邑人加甃,以石入地,不知几许,塔身出地者高四尺有奇,围四尺,为八面,上勒大士像,下周遭序文及咒语,行书约千字,剥泐过半。其铭文曰:以大宝五年壬戌(962)十一月乙卯六日庚申,禹余宫使、东面招讨使、特进行内侍监、上柱国邵廷琄,买地一段,起创□□及诸寺院僧尼,铸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大白衣观世应菩萨尊相。甃彻宝塔五层,四面龛室,装严佛像。又舍田,差僧延嗣住持焚修,伏以所崇妙善。盖[六年]至秋,群象踏食百姓田禾,累奉敕下,差人釆捕,驱括入栏,烹宰应赡军需。况其带甲披毛,俱是负来之命,然虑遗骸滞魄,难超舍去之魂。仰赖良因,免涉幽扃之苦,速承济度,永离异类之徒。】年(南汉大宝五年),南汉禹余使邵廷琄捐住宅始建资福寺。962年至1100年,先后建造石经幢及罗汉阁。1100年(宋元符三年十月),苏轼贬惠州,曾撰三文:一、《广州东莞县资福禅寺罗汉阁记》;二、《东莞资福堂老柏再生赞》;三、《广州东莞县资福寺舍利塔铭》,并在惠州以古舍利送祖堂持回资福寺。]【2011年11月1日资福寺在东莞市南城区同沙生态公园东门入口处动工重建,规划占地面积150亩,建成后将为东莞市最大之佛教寺院。】 连州邵振兴:@邵宜勇 我是连州龙口村的,完整族谱没找到先,这个是连州龙口分支出去的小溪冲村找到的。应该是分支出去守安石公和廷琄公祖坟的。 邵宜勇(福建):这个挂谱下方应该有个世系图吧。与你们连州邵建忠交流时,未听说还有此挂谱。 连州邵振兴:有的,有世系图的,没拍到照片。邵建忠是龙口下祠堂邵晔那支的,我这是龙口上祠堂邵安石,邵廷琄这支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连州龙口村两个谏议邵安石、邵晔世系讨论